鸡眼藤
Morinda parvifolia Bartl. ex DC.
Prodr. 4: 449. 1830.
攀援、缠绕或平卧木质藤本。枝的节间基部被宿存托叶鞘环绕,嫩时密被短硬毛,老枝具细棱,棕色或稍紫蓝色,无毛。叶对生;托叶合生成佛焰苞状或筒状,长2-4mm,膜质,无毛或疏被微柔毛,有针晶体,先端截形,两侧各具1或2条长0.5-1mm、有时早落的刚毛;叶柄长3-8mm,疏被短硬毛,后变无毛;叶片干时纸质,倒卵形、条状倒披针形、近披针形、卵状倒披针形、倒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2-5(-7)cm,宽0.3-3cm,基部楔形至急尖,先端急尖、钝、圆或骤尖,两面无毛或疏被短硬毛,侧脉每边3-4(-6)条,下面脉腋有被微柔毛的窝陷。花序近球形或扁圆形,稀圆柱体形,直径5-8mm,有花3-15(-17)朵,3-9枚花序丛生或呈伞形状排列于枝顶,长0.6-2cm,密被微柔毛,基部有几枚苞片;苞片条形,长0.5-1mm;花无花梗;被丝托钟状或短筒状,外面被微柔毛,后变无毛;萼檐长0.5-0.8mm,先端截形至波状或具细齿;花冠白色,钟形,外面被微柔毛至无毛,花冠筒长1.5-2mm,内面从中部至喉部密被长柔毛,裂片4或5,狭长圆形,长3-4mm,先端增厚并向内钩状弯呈喙状;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,着生于花冠筒喉部,花丝长1.8-3mm,花药长圆形,长1.5-2mm,伸出;子房2-4室,每室有1个胚珠,花柱丝状,柱头2裂,伸出。聚花果近球形至扁圆形,直径0.6-1.5cm,橙色至橙红色;核果具2-4分核,分核三棱形。种子每分核1粒,无毛。花期:4-6月。果期:6-9月。
产地:西涌(张寿洲等 007181)、大鹏(张寿洲等3369)、仙湖植物园(李沛琼 975),深圳各地均有分布。生于旷野或山地路旁、沟边、灌丛中或疏林下,海拔50-700m。
分布:江西、福建、台湾、广东、香港、海南和广西。菲律宾和越南。
用途:本种果实形态奇异,色泽艳丽,是优良的观果植物。全株药用,有清热利湿和化痰止咳等功效。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《深圳植物志》第3卷 486页
2380
2380
图 509 鸡眼藤 Morinda parvifolia
2380
图 509 鸡眼藤 Morinda parvifolia
1. 分枝的一段、叶及果序;2. 花冠展开并示雄蕊;3. 除去花冠和雄蕊,示被丝托和雌蕊。(崔丁汉绘)
1. 分枝的一段、叶及果序;2. 花冠展开并示雄蕊;3. 除去花冠和雄蕊,示被丝托和雌蕊。(崔丁汉绘)
版权所有 © 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 粤ICP备09129350号-9      
地址:深圳市罗湖区仙湖路160号 咨询电话:(0755)2573 8430 Email:fsz@iplant.cn